公司新闻
联系信息

公司名称:合肥精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
地址: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东路与繁华大道交口紫金山庄紫金大厦1215室         
电话:0551-63840682        
传真:0551-63840682
手机:13339108613
            18956083907
邮箱:jx3840682@163.com
联系人:刘工

如何检测PCB电源回路的输出电压是否正常?
检测 PCB 电源回路输出电压是否正常,需遵循 “准备 - 断电检查 - 通电测量 - 带载验证” 的流程,确保操作安全且数据准确。以下是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:
一、检测前准备:工具与安全须知
1. 必备工具
万用表:优先选择数字万用表(精度更高,如 ±0.5%),需切换至 直流电压档(DCV),量程选择需覆盖 “预期输出电压的 1.2-2 倍”(例如预期输出 5V,选 DC 10V 档;预期 12V,选 DC 20V 档,避免量程过小烧毁万用表或量程过大导致读数误差)。
假负载(可选但推荐):根据 PCB 电源的输出电流规格,准备匹配的功率电阻(如输出 5V/1A,可选 5Ω/5W 电阻),用于模拟实际带载场景(空载时电压可能偏高,带载后才显真实状态)。
绝缘工具:如绝缘手套、防滑垫(若 PCB 需通电操作,避免手部接触裸露焊点导致触电或短路)。
2. 安全前提
确认 PCB 的 输入电源规格(如 AC 220V/DC 12V),避免接错电源导致二次损坏;
若 PCB 刚维修过(如更换电容、开关管),先检查焊点是否牢固、元件极性是否正确(如电解电容正负极、二极管方向),防止通电后短路;
测量时手部避免同时接触 “输出端正负极” 或 “输出端与接地端”,防止形成回路触电。
二、核心检测步骤:从空载到带载
步骤 1:明确 “预期输出电压”(关键基准)
检测前必须知道该 PCB 电源回路的 标准输出电压值,来源包括:
PCB 设计图纸、 datasheet(如电源芯片手册中标注的 “典型输出电压”);
PCB 板上的丝印(如输出端子旁标注 “+5V_OUT”“+12V”);
同类正常 PCB 的实测电压(若无图纸,可参考同型号设备的电源输出规格)。
例:若丝印标注 “+3.3V”,则预期输出应在 3.3V±5%(工业级)或 ±10%(消费级)范围内,即 3.135V-3.465V 为正常。
步骤 2:断电检查输出端基础状态(避免通电短路)
通电前先断电测量输出端 “对地电阻”,排除短路风险:
将万用表切换至 欧姆档(Ω),选择合适量程(如 200Ω 档测低阻,20kΩ 档测高阻);
红表笔接 PCB 电源的 输出端正极(如 “V_OUT+” 端子、电容正极焊点),黑表笔接 PCB 的接地端(GND)(如接地铜箔、螺丝孔、“GND” 丝印处);
观察读数:
若读数接近 0Ω(或<1Ω),说明输出端对地短路(可能是输出整流二极管击穿、滤波电容短路),禁止通电,需先排查短路故障(参考前文 “PCB 电源回路短路检测”);
若读数为 “无穷大(OL)” 或符合设计阻抗(如带负载时的等效电阻),则无明显短路,可进入通电测量。
步骤 3:空载通电测量(初步判断)
“空载” 指 PCB 电源回路未接实际负载(仅自身元件工作),适用于初步验证电压是否建立:
给 PCB 接入 正确的输入电源(如 AC 220V 或 DC 12V,按设计规格接入,避免过压);
万用表保持 DCV 档,红表笔接输出端正极(如输出电容正极、端子 “+”),黑表笔接接地端(GND),双手持表笔轻轻接触焊点(避免滑动导致短路);
读取万用表数值,对比 “预期输出电压”:
若数值在 “标准值 ± 误差范围” 内(如 5V 输出在 4.75V-5.25V),说明空载电压正常;
若数值为 0V:可能电源未启动(如控制芯片无供电)、输出端开路(如铜箔断裂),需返回检查电源回路的 “输入电压”“启动信号”;
若数值远高于标准值(如 5V 输出测到 8V):可能反馈回路故障(如光耦、基准电压芯片损坏),需立即断电,避免后级元件烧毁;
若数值波动剧烈(如 5V 在 3V-7V 间跳变):可能滤波电容失效(如鼓包漏液)、电源芯片不稳定,需排查电容或芯片。
步骤 4:带载通电测量(验证真实带载能力)
空载电压正常不代表带载正常(如电源带载能力不足时,空载电压正常,带载后电压骤降),需接假负载验证:
先 断开 PCB 输入电源,将准备好的 “假负载” 两端分别接 “输出端正极” 和 “接地端”(注意负载极性,电阻无极性,若接模块负载需区分正负极);
重新给 PCB 接入输入电源,再次用万用表测量 “输出端正极 - 接地端” 的电压;
对比带载前后的电压变化:
正常情况:带载后电压应稳定在 “标准值 ± 误差范围” 内,且与空载电压差值≤5%(如空载 5.1V,带载后 5.0V,属正常);
异常情况:
带载后电压骤降(如空载 5V,带载后降至 2V):可能电源芯片带载能力不足、输出整流二极管正向压降过大、滤波电容容量衰减;
带载后电压波动(如 5V 在 4.5V-5.5V 跳变):可能假负载匹配不当(如功率不足导致电阻发热)、电源回路反馈不稳定。
三、特殊场景处理:多输出回路 / 高精度需求
1. 多输出电源回路(如同时输出 5V、12V)
需分别测量 每个输出端的电压(如 + 5V_OUT-GND、+12V_OUT-GND),不可遗漏;
若某一路输出异常(如 5V 正常,12V 为 0V),说明该路专属回路故障(如该路整流二极管、滤波电容损坏),而非总电源故障。
2. 高精度电源回路(如 3.3V±0.1V)
若万用表精度不足(如普通万用表误差 ±0.5%),可改用 高精度台式万用表(误差 ±0.01%)或 示波器(同时观察电压值与纹波,纹波需≤50mV,避免纹波过大影响后级芯片);
测量时多次读取数值(如间隔 10 秒读 3 次),取平均值,减少偶然误差。
四、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
表笔接触不良导致读数不准:测量时确保表笔尖紧密接触 “裸露焊点” 或 “端子金属部分”,避免接触丝印、绝缘层(可能导致读数偏低或跳变);
混淆 “交流 / 直流电压档”:电源回路输出通常为直流电压,若误切至交流电压档(ACV),读数会显示 “0V” 或极小值,需确认档位正确;
忽略 “接地端选择”:必须以 PCB 自身的 “信号地(GND)” 为基准,不可接外部大地(如电源插头地线),否则可能因接地电位差导致读数误差;
通电后擅自拆改元件:测量中若发现电压异常,需先断开输入电源,再检查元件,禁止通电时拔插元件或调整焊点(可能导致短路烧毁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全面判断 PCB 电源回路输出电压是否正常,同时定位 “空载异常”“带载异常” 等不同场景的潜在故障,为后续维修提供明确方向。